国医时代

医药文化驱动型的产业互联网运营商

  • 回到顶部
  • 010-64933605
  • QQ客服
  • 关注官方微信
王孝涛_看图王

国医人物 |“炮制学之父”王孝涛

文/郭海英

在中药界,提起泰斗级大师王孝涛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在中药材领域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他先是由学生药转向中药道地药材的研究,后又主攻中药炮制传统技术工艺,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无心插柳柳成荫

提起为何走上中医这条道路,王老一阵健朗的笑声,他用一句诗来作答:“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原来,年少的王孝涛高中时念文科,那时的理想是考新闻系学新闻,但是名落孙山。不久之后,他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在杭州报考医学,未经王孝涛的同意便给他也报了。结果,那位同学没考上,王孝涛却被浙江医学院医科录取,后来他由医科转入药科。

 

实际上,王老选择中药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与他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他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鹿角山村的一个农村中医家庭。他的祖父、父亲在村里经营着一个小药铺,坐诊看病,母亲协助配药。浙南山区草药资源丰富,再加上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所以有病多靠当地民间草药来医治。王孝涛家自祖父那代开始看眼科在当地很有名气,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一些治疗常见疾病的草药等有所初晓。这为他以后学习中药奠定了基础。

 

 当初王老被浙江医学院的药学录取,在大学期间读的是生药学,为什么后来转向了中药炮制领域并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呢?这里边也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王孝涛的母亲在自家的眼科诊所协助配药,1951年20多岁的王孝涛从浙江医学院药科毕业回家探视时,母亲问他:“你大学毕业了,在学校里学什么呀?”当时王老想,说学生药怕母亲听不懂,就随口说学中药。母亲紧接着说:“好,我考考你,珍珠粉是怎么磨的?”王老顿时语塞,大学里哪有学这个?从这以后,他就知道,中药里边有一套专门的制药技术,这也为他以后坚定不移地从事炮制科研工作扎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上达之志成就其事

总结自己在中医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的经历,王老一直在强调自己的幸运。他说,自己深受老师的影响,恩师的教诲永记难忘。初中毕业时,他的语文老师廖家驹先生曾为他题赠勉词:“上达——人须有上达之志,期能成就其事功”,这简单的两句话,成为了王老几十年的座右铭,让自己念好了书,做好了工作。

作为中药炮制领域的泰斗,王老在中药的科研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王老强调,科研是靠自己的实践探索未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必须要自己亲身去实践,要经受得起失败和寂寞。王老说起这些的时候,感慨不已,也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一代开创者的艰辛。

 1951年毕业后,王老由中央卫生部分配到原中央卫生研究院,主要配合筹备中国医药研究所及生药研究室工作。1954年他又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配合筹备中药研究所及生药研究室、标本室和苗圃等,后期又筹备炮制研究室。当时医药研究所处于筹备阶段,什么都没有,人力物力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短缺。当时各个科室的建立都完全是从零做起。在当时的条件下,为了完成这些工作,王老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王老说:“支撑自己静下心来,实现从无到有的信念就是那句‘要实践,求真知’。”

正是王老以这种务实、求真的态度日复一日地工作,他为全面继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保护学术遗产做了贡献,并为当今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王老也因此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他认为,炮制是地地道道的国产,是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必须予以发掘保护,他的执着终使中药炮制这门传统工艺后继有人。

虽至暮年心系中医

虽然王老已八十多岁高龄,退出一线工作,但对于行业依然十分关心。谈及当今社会如何做好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王老非常诚恳并且谦虚地表示,“我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些现实的问题”:当今社会大背景下,虽然国家在政策上支持、鼓励中医事业的发展,但是市场经济的作用也对中医药的发展产生了各方面影响。所以,为了把中医药发扬光大,首先要做好传承工作,正确对待传统制药技术。中医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了许多精华,但是人们对于中医药的认识不尽一致,所以我们要认真做好继承工作。

除了继承,中医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这涉及到中医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王老认为,中医药向现代化发展,首先要保持中医中药的原汁原味。科技创新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中医变味,不仅不能造福百姓,甚至直接危害健康。如在中药种植中滥用膨大剂、助长剂,这些本来是用于农业领域的,现在中药种植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些药材正常条件下需要生长三年甚至五年才能长成,而一些人滥用助长剂、膨大剂,生长一年的药材就被挖掘出售,中药材非常讲究季节、产地和生长期限,如此速成的药材,其质量如何,有待进一步鉴定。

针对目前中药领域的现状,王老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期望:首先,要提高中药材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报道说,在农贸产市场上药材并非自产自销,但是有药材随意交易现象,因为有一部分人把农产品同药品等同了。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等,同可使用农产品有本质的不同。如果这些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而去从事药材的售卖,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应对这些药材交易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基本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使其持证上岗为好。

其次,监察检测等管理部门的水平也需要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熟地黄片、制草乌片等是经过炮制的药材,属于饮片,但是不少人把它们当做药材出售。所以管理检查部门要提高自身水平,加强检查力度,把药材从源头上做好。

 

最后,不能忽视科研队伍的建设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王老说,现在某些科研、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生药、制剂、药理、药化等学科起步较早,发展很快,但是,饮片起步较晚,发展亟待提高。他希望学术上提倡双百方针、科研成果同行评议制度,奖励应公平、公正、公开以提高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弱势学科更好的发展。

在与王老的谈话过程中,他提到最多的就是“要实践,求真知”,这大概是王老对自己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后辈的一种期望。这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在谈及往事时的那份从容与平和令人感受颇深,那是一种洗尽铅华的质朴,是一种岁月沉淀的从容。

首页标题    国医百匠    医技名家    国医人物 |“炮制学之父”王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