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时代

医药文化驱动型的产业互联网运营商

  • 回到顶部
  • 010-64933605
  • QQ客服
  • 关注官方微信
IMG_9418张大宁_看图王

张大宁:以医载道 加冕一生

文/郭海英

在我们封面医学人物的关注路上,张大宁应该属于那种“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一类人,低调之中散发出靡靡淡香,仁怀之中处处传递爱的讯息,她在中医事业生涯上用传统平淡的方式孕育出一代医者最本质的美丽,看似平常,实则非凡。

古人有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能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她,一代名医之后,是“中医抗癌免疫综合疗法”创始人张仁济先生的女儿,学医出身的她跟随父亲多年,尽得父亲的真传;几十年来,她遵循父亲的足迹,在抗癌路上走得更远……

追寻传承者的梦想,秉持着君子自强不息的真道,早已是德艺双馨抗癌名医的张大宁,如今年近七旬,却依然将毕生心力都用在治癌事业上。对她而言,抗癌医学是她的信仰,是她的事业,也是她赋予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

 

名士风范,坚持所选

独特的家族渊源、教育背景、成长环境成就了张大宁,作为名医张仁济先生的长女和唯一传人,父亲既是笼罩在张大宁头顶的光环,同时也是压力,时刻鞭策着她前进。

循着她的履历,可以看出父亲对她的影响。小时候她就是父亲的行医助手,自幼深受父亲的耳濡目染,立下了从医的志向。然而文革中张仁济先生受到迫害,身陷囹圄,而张大宁也被卷进了上山下乡的时代潮流。

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插队生活,但张大宁始终未改学医的初衷, 她在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工业大学医疗系学习并毕业,随后,1984年考上了北京中医药学院,终于得以回到北京,一边读书,一边随父行医。张大宁说:“我是1984年开始系统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的。”

张大宁跟随父亲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深得张仁济先生医术的真传,同时在医德医风上,也深受父亲影响。有一年春节期间,一天中午,张大宁一家围在一起吃饺子,“我家那时候地方特别小,一家人围在一起,屋子里就没有地方了,坐在里面的人想要出来,外面的人就得站起来让开。正吃着饭的时候,电话响了,我父亲就站起来去接,我弟弟在外面就得站起来让他过去,电话是一个患者打来的,我父亲刚给他开完药没几天,开药时告诉他有什么情况就打电话过来。父亲接完电话回去继续吃饭,我弟弟还得再让一次路,所以他就有点不乐意了,说你因为看病,过年连饭都吃不好,我父亲就跟他说,你没有得病,不知道病人的痛苦和担忧,咱们只是中断了一下吃饭,可不接这个电话,病人可能连年都过不好。”对于当时的情形,虽时隔多年,张大宁依然记忆清晰。这件事她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并深受触动,在自己漫长的行医生涯里,她也是总能处处为患者着想,对患者从来都不厌其烦。

随着父亲张仁济先生年岁已高,他把中医治癌的重担和希望寄托在张大宁身上,他亲自筹建的“百草治癌研究中心”也让张大宁担任中心主任,自己负责主诊。1994年3月6日开业的“百草治癌研究中心”是张仁济先生晚年的心血,集张仁济先生治癌医术之精髓,坚持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癌思路,贯彻以人为本、免疫疗法、祛邪扶正、整体治疗的学术思想,成为“百草神功”的灵魂。在这里,张仁济先生首创的“中医抗癌免疫疗法”经张氏父女共同实践、丰富、提高后,被张大宁发展为“中医抗癌免疫康复疗法”。张大宁把“康复”的概念引入免疫治疗过程,使得治癌的疗效更好、范围更广、内涵更深邃,深得张仁济老先生的赞许。

1998年,张仁济先生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离世后的这些年里,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张大宁身上得到最好的继承和体现。同时,一种性情良善的内在热情,也贯穿了张大宁一生的诊治生涯,经年累月,无数的患者在她的治疗下获得了新生;洗礼之中,张大宁更以医悟道,巅峰之极得出医者之大境——患者不止在其眼前,更在其心中……

融合之道,开启焕新之旅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菜市口的鹤年堂中医医院,是老字号鹤年堂的中枢与核心,承载着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历史积淀。在这里迎来了新一任的掌门人——年过花甲的张大宁院长,带领一批与她同样热爱中医的医疗专家,开启了鹤年堂中医医院的焕新之旅。

张大宁在中医界已成就斐然,她和父亲共同提出并完善的“中医抗癌免疫康复疗法”,得到了业内的积极肯定和推广;她倡导的肿瘤康复理念,为众多患者消除了癌症的阴影;她以癌症患者的身份,多次到国内外讲学,给经受癌症磨难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已经六十多岁的她,本应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再次整装上阵,取舍之间,张大宁考虑的是“做点中医该做的事情”。

创新走得更远,张大宁从行医者到学术带头人、医院管理者的华丽转身,皆源自弘扬传统医学的一种责任与使命,与鹤年堂中医院的结缘,亦既有偶然,更是必然——

其一,鹤年堂饮片质量优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张大宁认为,好的药材正是彰显中医优势的基础。鹤年堂是京城有名的老字号,600多年间以饮片质量上乘广为人知,“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是老北京熟知的谚语。中医的特点是医、药不分家,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好的药材,“好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用药如用兵,医家讲究的是调兵遣将的用药功夫。鹤年堂的优势是饮片,我擅长一人一方开药,二者正好吻合。”追求好药材的朴素想法,是张大宁和鹤年堂实现强强联合的第一步。

其二,张大宁及其父亲张仁济的“中医抗癌免疫康复疗法”,与鹤年堂的养生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抗癌免疫康复疗法”强调现代疾病分类学与中医辨证治疗的结合,即在中西医科学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个体差异采用中草药治疗,通过提升自身的的免疫功能,达到缩小肿块、抑制癌细胞增长、防止复发转移的效果。与西医的放、化疗相比,免疫康复疗法强调扶正祛邪,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战胜癌症;鹤年堂的养生精粹为“调元气,养太和”,注重正气的调养,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二者都是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表达。

其三,除了学术方面的一致性,张氏“仁心仁术,济世济人”的“仁济精神”和鹤年堂的悬壶济世,养生长寿理念也具有同质之处。张大宁说:“历史上的鹤年堂,碰到大的瘟疫时,就给百姓提供免费的避温汤和清热茶,诸如此类的历史记载事情很多。这种大医之道,和仁济精神同出一源。”

这一切,来之不易。张氏康复和鹤年养生息息相关,前者注重修复,后者擅长调养;二者共同打造中医特色人性化服务, 如何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把强强联合的效益发挥到最大,有待于各方的进一步碰撞和交流。对此,张大宁引用孙中山的一席话表示:“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 在生命的河流上,光阴如梭,有梦想的人,总能创造奇迹。

“无为而治”即管理

鹤年堂中医医院,处于发展的阶段,虽然有深厚的积淀,但是经营运作并不十分流畅。熟知张大宁的人都说,看病是她热爱并擅长的事情,管理并非她的长项。如何管理医院?怎么衡量管理的好与坏?对张大宁而言,这是一个慎重的决定,更是一场华丽的冒险。

在市场中学习,在市场中成长。张大宁认为,医院管理没有标准,却也有一定的规律,“当我们尊重并尽量去遵循规则的时候,胜率就会高,当我们背离规律的时候,败率就会上升。”在她心里,管理可以柔性,规则却丝毫不能模糊,并且管理医院不能以盈利和亏损评断管理的成与败。她打比方说:“植物要想着茁壮成长,埋在地里的种子一定要饱满,还要给与足够的阳光和时间,才能最终破土而出。任何事物都有培育期,医院的发展也必须经过破土而出的痛苦期,我们现在就处于磨练的阶段。”尽管经营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张大宁心中的天平,却依然稳如磐石:只要患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即使是医院亏损,医者也能得到心灵的莫大抚慰。“现在的医疗资源很紧缺,有的经营者一心琢磨怎样赚病人的钱,明明一次就能看好的病,非得让来三次。我认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周转期、服务更多的患者,是另外一种可行的经营思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就是别人眼中的书呆子,但是做医院必须以人为本,讲求人性化”。

也许,看腻了医院经营管理者们一贯手法的千篇一律,对纯业务出身的张大宁而言,倒也心境明亮、没有俗务,管理医院虽略难驾驭,却暗藏着新意。张大宁介绍,自己管理医院的核心主要有两处“点晴之笔”:其一,是“老母鸡”式的管理,即百般呵护、“纵容”自己的员工,不以严苛的条条框框束缚人、压抑人。张大宁说:“医院必须要认真执行国家卫生法规、团队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大家都很自觉,就没必要刻意强调遵守。”这种管理办法给与年轻人充分的自由,体现的是温暖和包容,但并不等于完全“散养”——遇到问题时,团队总能以最快的速度团结起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二,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张大宁对自己的定位,更倾向于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她最看重的,不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而是品德的优劣。张大宁说:“做人首先要善良,其次要求实。尊师爱长、尊老爱幼、慈悲为怀、孝悌之义,年轻人有必要懂这些规矩。但这不等于我们迂腐,我们也接触新鲜的事物,但是教导孩子们不被尔虞我诈、互相猜忌等阴暗的东西污染。”可见,简单的“无为而治”却隐含着无形的核心源动力,在张大宁以身作则和循循善诱之下,她和她的团队正在为中医事业奋发有为,目标清晰地踏实前行,乐此不疲。

据悉,鹤年堂中医医院员工队伍的最突出之处,莫过于他们的共同身份——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一位姓张的小伙子,姐姐患胆囊癌,医生告知家属最多只能活一个月,经过张大宁的治疗,延长了生命一年多。姐姐去世后,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张大宁的团队。另外一位女士的父亲患肺癌去世,后来自己被查出肺部有阴影,怀疑是肺癌,惊慌、惧怕中找到了张院长,经过四个月的治疗,阴影全部消失。现在,她也是鹤年堂的一名正式员工。“我的员工很多都是患者家属或朋友,他们对疾病有亲身的体会,深切了解癌症群体的无助和痛苦,所以他们都热爱中医事业,做起事来十分投入、十分尽心,他们也和我有千丝万缕的情感联系,这和其他外聘的员工不一样。”张大宁说,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艰难坎坷,想到这些忠诚于中医事业、忠诚于抗癌事业的员工,她就充满温暖与感动,和他们在一起工作,最累最忙她都很开心。

 医者本色,做健康使者

从百草堂到鹤年堂,“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都是张大宁一贯的宗旨。无论是病情凶险的危重患者,还是病情复杂的疑难患者,在鹤年堂中医医院都能得到张大宁的精心救治。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当医患关系变得复杂而危险的时候,张大宁坚持关怀、尊重生命的原则,不怕冒险、竭力救助患者,这种仁医济世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提倡。张大宁说:“有个别患者不太理解医生的治疗方案时,发生争议,医生就要具备仁医济世精神,只要让患者感受到你是真心为他考虑,最终还是会信任医生,尊重医生的建议。”

不管是迎接患者,还是送走诊疗完毕的患者,张大宁总是起身迎送。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在“什么名字、什么病、下一个”已成接诊流程的今天,张大宁以她独特的方式,深刻地诠释了何为大医。她也以这样习惯成自然的动作,为求医路上的人们带去心灵上的慰藉。张大宁说:“我不懂高深的心理学,但是我认为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不同的人得同样的病,需求截然不同,七十多岁的患者少受罪、延长生命就能其乐融融,五十多岁争取活得更长,战胜疾病,三十多岁一定要想方设法,拿出最好的方案给患者,所以我的态度和说话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是富贵病,有的人是心理安慰病,有的能治愈,有的需要缓解症状,有的只能去安慰,中医带给患者的是希望和温暖。”

重振中医抗癌康复事业,把自己的经验和医术传承下去,打造国内癌症治疗和康复的中心,这是张大宁院长最后的心愿。她更希望,将自己的一已之爱化为更大的力量,成为患者身心健康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撒播一颗颗光明美善的种子,享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让受者感受关爱,让更多的人拥有爱的归宿、爱的世界。“生活中有一种爱,超越一已形躯之私,去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是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关爱,更是生活中的无私奉献。”张大宁的博爱精神与使命情怀领风气之先、担引航之责,让记者叹为观止。时代需要医者精神,我们呼唤医学人文,或许,在如何演绎“以大爱之心行大医之道”方面,张大宁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朽的风格!

首页标题    国医百匠    名老中医    张大宁:以医载道 加冕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