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时代

医药文化驱动型的产业互联网运营商

  • 回到顶部
  • 010-64933605
  • QQ客服
  • 关注官方微信
my002

刘清泉:掀起医院管理的思想风暴

文/郭海英

在医院CEO中,人缘绝佳的刘清泉总似一颗思想活跃的“触酶”, 医院院长若要够cool, 够in, 够fashion,刘清泉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精英教材——

他深黯医院管理之道,自接过北京中医医院的管理大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现代医院管理理念融入到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在医院中、高层管理中掀起了一场管理的思想风暴。

显然,光有管理的战略还远远不够。

刘清泉能为这种热情助燃的,还有以“抢救”的态度关注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并使之纳入专科体系的完善之中;他把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全院营造一种开放、创新的管理氛围…… 

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宽街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北京中医医院,是北京市民心目中最好的中医院之一,今年三月,这座人来人往的医院迎来了新一任掌门人——47岁的刘清泉。刘之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副院长等工作,长期工作在中医急诊临床一线,是国内从事中医急诊临床一线时间最长的医生之一,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东直门医院和中医医院同为国内知名的中医医院,但二者有很多不同之处,如同打响一场新的战役,掌管中医医院对刘清泉来说,绝不仅仅是换个阵地那么简单。

 

管理,从强化思想开始

对于医院管理,刘清泉的表达简约却深邃:“医院管理涉及的内容很多,如管理的知识、方法、工具等,但是树立管理的理念是最重要的,没有理念就没有工具。”他这样举例借以说明理念先行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根本不知道有飞机,又怎会选择飞机作为出行的工具呢?在他看来,理念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有了理念,便会自动寻找管理的工具,而这正是医院各级管理者有所欠缺的一块短板。

“观念的更新是医院管理最大的核心”, 作为中医医院的掌舵者,刘清泉必须不仅要保证自身思维的开阔和创新,更重视医院中层管理理念的与时俱进。他把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当做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并强化着。他说,管理不是发个号令就行了,需要各级人员落实才有效,而中层管理者以其承上启下的地位,对整个过程起到非比寻常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不强,不理解医院的大政方针,那么再好的政策也只能缓慢推行,甚至歪曲推行,达不到理想的管理效率。

“我当院长之后,对中层的培训在逐渐加强,他们的执行能力强了,便能更有创造性地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我希望他们都非常优秀,更有本事。”刘清泉如是说。

走出去+请进来

北京是全国一流医疗的集中地之一,刘清泉并未因此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种开放、谦逊的姿态在同行中谋求进一步发展。他坦承中医医院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而南方一些医院在管理上先进许多,他鼓励并组织中层管理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从医院的整体发展到后勤的各个细节,无不涉及。“做管理闭门造车肯定不行,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目前,他正在筹备人员到国内外一些知名的大医院参观,加强相互的联络、合作,将现代医院的管理理念引入,为中医所用。他也特别强调,“采风”、调研是方式,带动自身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他对这项工作的管理十分严格:他支持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但是回来之后必须提供相关的调研报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提出整改的措施和日程表,并由医务处监督实施。

刘清泉说,无论是哪个级别的医院,都要注重和上级医院、同级医院之间的交流——有交流才能提高。同级医院之间互相借鉴、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逐步提升的过程。反之相互闭关、闷头苦干,只会带来落后甚至被淘汰。“我们要善于借力,以开放的心态看自己、看别人。现代计算机这么先进,为什么还要学习算盘呢?我们要学的是算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理念,而不是放弃计算机用算盘算账,我们和其他医院交流也是如此,并非把成熟医院的管理体系照搬过来,而是学习他们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理念。”

 

“抢救式”继承老专家经验

科班出身的刘清泉,深知行动的说服力。虽然对医院管理有一定的战略思考,但是他知道,这些理念只有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才能转化为医院前进的动力。结合中医医院的实际情况,他逐步地把这些理念在实践中落实。

刘清泉说,极具中医特色的老专家群是中医医院目前最大的优势,他们在全国同类医院中数量最多、水平较高,这是其他医院无法比较的。这批老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大量的经验,积累了宝贵的学术思想。他们当中年龄较大的已经九十多岁,大部分都已七八十岁了,对于他们的经验、技术的继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加快速度,用抢救的方式传承老中医的临床学术思想,挖掘老中医的经验,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事。”刘清泉非常坚定地说。

此前,北京中医医院的名老中医都收过徒弟,刘清泉自上任以来,加大了老专家配徒的范围和力度。以前的徒弟要求必须是副主任医师,今后徒弟可能是比较年轻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刘清泉说,名老中医普遍不会使用电脑,配备了年轻的徒弟,他们能够熟练应用医生工作站的电脑,熟练使用电脑开方,节省了名老中医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的增加了老专家的门诊服务量,缓解患者找专家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不同层级的医生共同拜师,也可以通过老专家传统临床带徒的方式培养一批中青年名医,形成老、中、青的人才梯队。

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和抢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还要考虑如何将其纳入到专科、学科体系的建设之中。如果不能融入进去,这些经验就如同零散的部件,对专科学科这台机器没有价值和意义。刘清泉说,中医院不同于以前的医馆、堂,此种模式的经验传承属于个人行为,而现代化的医院是一个综合体,需要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和前一代人对后一代人经验的贡献,个人的经验应该融入到医院专科的整体发展之中,才能促进专科的发展。而这些经验在本医院得到发展以后,也可以从更高层次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正是赵炳南大夫的经验一被代代地传承和发展,才有了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科在北京市民心中不可代替的地位。 “我们要谨记继承的目的是发展,经验传承的过程是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学术脉络不等于人脉脉络,要把学术脉络和学科体制的建设结合起来。”刘清泉说。

 

人才培养带动品牌建设

除了老专家经验的“抢救式”继承之外,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也是刘清泉十分重视的问题,他采取有计划的步骤,立志于培养出既具有中医经典理论体系,又有很高的现代医学、现代技术的理论体系的人才队伍。刘清泉告诉记者,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是决定一个医院能否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这项工作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效益,甚至还会带来种种麻烦,比如科室人才的短缺等。但是,人才体系一旦建成,将会给医院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才是立院之本,医院的长久不衰,得益于人才的成长。对于人才的培养,刘清泉强调因人制宜,应该放开思路,从教学、科研、临床的不同方面入手,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科学家,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大夫,一个人既能做好医生,又能搞好科研,那就是天才了。”刘清泉有些调侃地说,但是不可否认,人才的培养必须考虑到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

从培养的方法来说,除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之外,要提高全体医生的教学意识,使“教学相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刘清泉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的带教老师习惯于闷头工作,不知道该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有的学生也只是看着老师工作,不开口问问题。他认为,教学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应用到临床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念的改变大于任何技巧和方法,因此,在全体医生中提高教学理念,是医院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北京中医医院的优势就是中医,我的愿景就是把医院发展为一个更加创新的医院,做到中医行业的首三,虽然很难,但是一定要树立起这个信念。其次要做国内一流,再次是在国际上有影响,这是我们要努力去促成的几个目标。”关于医院未来的发展,刘清泉自信满满。同时,他也敏锐地认识到,医院一些元老级人物在业务上很精深,但是相对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所以更新理念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稳扎稳打、实验性地推广。

首页标题    国医百匠    杰出院长    刘清泉:掀起医院管理的思想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