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时代

医药文化驱动型的产业互联网运营商

  • 回到顶部
  • 010-64933605
  • QQ客服
  • 关注官方微信

一代乡村老中医:做中医界的小学生,才能在中医路上走得更远!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些劝学的名言,都出自齐鲁文化。春秋时,山东之地率先崛起,先后涌现出管鲍、老庄、孔孟、孙吴、邹墨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百家争鸣,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我国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儒家文化,也间接促进形成了山东人豪爽大气、朴实敦厚、向学明礼、诚信忠义的民风。之后传承更新,不论是从野史传说的瓦岗聚义、梁山好汉,还是从史有明笔的诸葛孔明、辛弃疾、戚继光、蒲松龄身上,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化的磅礴大气,包容进取。

苏清华老医生就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苏医生今年58岁,现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街道办事处苏家第一卫生室做乡村医生,这个面积达400平方米的诊所只有两名护士、两名医生,每天的接诊量达到60到100左右,许多人都是冲着苏医生的名头而来的。以年近花甲的资历,苏医生完全可以悠游林下,含饴弄孙,但是他如今除了诊病救人之外,更花很多时间参加学习班、研讨会、听课演讲,为促进医学技术的交流不断耕耘。

苏医生年轻的时候,在乡村做赤脚医生。那是一代人特有的记忆,那时候苏医生高中毕业,非常热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当时社会还处于一个特殊时期,并不重视知识,其高中毕业后参加了3个月赤脚医生初学班就上岗治病,走向了广大农村,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参加工作之后,他就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治病却力不从心,后来在滨州市卫生脱产中医带徒学习班学习了两年时间,才有了基础。改革开放,学校重新开放,苏医生参加了山东省高等中医自学考试,取得了行医资格证。

 

苏医生不是中医世家,他的学习之路早年也没有名师指点,但他极其喜欢读书,性格专注,自他走上从医的岗位,每有闲暇时间便会浏览医书。因为经常看书研究,苏医生的中医基础十分扎实,经常被举荐参加学习班;他根基深厚,又勤奋好学,在自主的学习班环境里要比一般学员成绩好、学习快,学的内容多;回到当地他又做讲师,把学到的内容传授给当地医生,知识丰厚的他旁征博引、讲解通透,获得了当地医师们的信任。所以,每有国家中医药研究所贴敷疗法高级班、高级平衡针灸班等多个学习班开展学习活动,当地的相关部门推荐的也都是苏医生。

如同庖丁解牛,初时一月换刀,稍熟后一年换刀,待到精益求精,目无全牛,迎刃而解,瓜熟蒂落,自然天成。苏医生就这样边学、边讲、边实践,历经四十多年,终于成长为一方名医。他多次被评价为山东省优秀乡村医生,多次被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表扬。

 

针灸,这种我国自炎黄时代便发展起来的一种独有的疾病治疗手段,根据人体染病之后的身体机能会自动进行一些针对性调节,刺激腧穴,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调节能力,从而增强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度,达到康复原理而创作的手法,不仅简便低廉、安全有效、易学好用、无副作用,而且对大多常见病症都有疗效,治疗过程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容易普及,2010年被国际上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医生一生积累,对于针灸情有独钟。他认为,急性头疼、腰疼、关节炎、急性脑血栓、带状疱疹针灸往往一针就可以见效,对于一些慢性病症针灸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镇街道办事处苏家第一卫生室乡村医生苏清华  

作为一代老医者,其对于国家不支持基层医生对脑出血患者实施抢救,略有微辞。他认为,一般碰上类似症状,就地抢救,治愈率会大大增加,恢复率会提升数倍,国家政策规定无医疗条件的情况下不允许对此类患者实施抢救,否则失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间接导致了很多患者错失最佳救治时机。但他也承认,很多基层诊所的确不具备急救条件,而且一般都是个人诊所,抗风险能力很差。近些年由于我国医患矛盾尖锐,国家政策的规定是为了规避一些医疗风险的发生。但是这类病症往往发作急,许多情况下病人来不及送大医院进行及时治疗,他希望在这方面能有更为理想的政策与责任制度,既能够使更多患者得到救助,又能最大程度地规避医生的风险责任。

苏医生的学习一开始就偏向于中医,“中医的特色在于百方一病,百病一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他如此说,也如此践行着自己的中医行为。现在的他,希望自己能够参加更多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做中医界的小学生,才能够在中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019年1月21日 23:43
浏览量:0
首页标题    基层医生    一代乡村老中医:做中医界的小学生,才能在中医路上走得更远!